首页 > 人物传记 > 袁隆平传

袁隆平传 第58节


来信收悉,谢谢你的好意。你和许多农民的心愿,是对我和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嘉奖、鼓励和鞭策,在我看来,这比诺贝尔奖更荣耀。你们的这份情意我领了。但我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一点贡献那是应该的,不值得你们如此敬仰和崇拜。从你的来信看来,你家虽有一些积蓄,但尚不算很富有。因此,我建议你把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,好进一步发家致富。倘若你一定要积德行善,社会上也还有很多公益事业可做。请你务必不要把钱浪费在为我塑什么石雕像上,我实在承受不起你的这般厚爱。请你尊重我的意见,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。

顺祝

阖家安秦!

袁隆平

然而,这位痴情的农民曹宏球最终还是从邓哲手中 “骗”走了照片。1996年10月,他带着全家人的一片心愿,来到河北省曲阳县园林艺术雕刻厂,请求这个厂家按照 l:l的比例为袁隆平塑一尊汉白玉的雕像。厂家营业员经过测算,告知曹宏球价格为30万元。可是,曹宏球身上只带了5.8万元。无奈,他找到该厂厂长,从头至尾诉说了自己的一番心愿。这位厂长听说曹宏球是自费为“米菩萨”袁隆平塑像,深受感动,便豪爽地说:

“既然是为袁隆平塑像,赔本我们也干。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,我们也该凑个份子。这样吧,你交4.8万元

就可以了,留1万元回家发展生产,其余由我们厂里出,也

算表达我们对袁先生的一点心意。我一定精选一方上等石料,亲自执凿,与那位曾经为天安门雕塑飞龙的卢进桥师傅共同来雕好这件作品。”

这位厂长与老工匠卢进桥师傅精心雕琢了4个多月,一尊晶莹剔透的袁隆平劳作于稻田的艺术形象面世了——只见他蹲于田埂,手捧稻穗,深情地凝视着——瞧那眼神,像是在说:

“噢! 又一个杂交组合诞生了。”

塑像加底座总高“一米又六”,是“有米又有肉”的谐音。

这尊披红戴花的雕像运往郴州塔水村时,乡亲们闻讯赶来,放鞭炮,扭秧歌,争先一睹“米菩萨”雕像。

曹宏球为袁隆平塑像,这种朴素的形式,表达了农民兄弟对一个农业科学家的感激、珍爱与赞美,象征着袁隆平在农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。人们在赞美袁隆平的同时,也赞美了他们所珍爱的杂交水稻。

曹宏球在袁隆平的塑像前,讲述了一个既传奇又充满人情味的神话故事。他说:

“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过一个敬重神农的故事:从前啊,我们郴州曾经出过三位善良的马车夫。这三位马车夫原是祖孙三代一家人。他们变卖了全部家产,仿照当年炎帝迎蚕神坐过的马车样子,打造了一辆‘炎帝车’,拉载客人,筹钱集资。

“这祖孙三代人有一个共同心愿:修造一座炎帝庙。

“爷爷整日拉车赚钱,是为了购置一块山地;

“父亲整日拉车赚钱,是为了在爷爷购置的山地上,修建庙宇:

“孙子拉车赚钱,则是为了在父亲修建的庙宇里给炎帝塑一尊雕像。

“祖孙三代人,代代相传,不懈努力,终于建成了一座‘炎帝庙’,为后人供奉,以表示祖祖孙孙对这位神农的怀念。

“如今,我曹宏球以这三位马车夫为榜样,塑一座当代的 ‘神农’雕像,以引发后人对我们所崇敬的这位‘神农’的怀念之情……”

曹宏球所讲述的关于“三位马车夫”的故事,虽然是一个美丽的传说,但却留在当代人的心田里。从历史走进现代,从传说走进现实,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那些创造辉煌、建功立业的英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。

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,在其道德方面,也许比单纯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。”

所以说,袁隆平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,他留下的是一笔绵延世代的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第三十二章 “神农”礼赞


“民以食为天。”

人民对于“神农”的恩泽感念不忘,乃天经地义。

一次,袁隆平到湖北参加会议,特意赶往遂州拜谒了“神农洞”。

相传神农洞是炎帝遇难脱险获得第二次生命的地方,这里供奉着炎帝的塑像。袁隆平向这位光耀九州的“神农”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,以表达他对这位先贤的敬仰之情。

炎帝,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,曾经在五千多年以前,创耕耘,植五谷,驯禽兽,尝百草,为民疗疾。神农炎帝的丰功伟绩,誉满九州,名扬天下。

陪同袁隆平前来拜谒的当地友人介绍说,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,到神农洞朝拜的来自海内外的华人络绎不绝,神农洞成为了华夏儿女寻根的圣地,中华儿女把神农称为衣食之父。

袁隆平总是追寻着先贤的足迹,试图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寻求富国强民的途径。

袁隆平想到,我们人类历史的长河,犹如一个无限长的链条,每一个生命都是链条中的一环,我们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这支链条,神农炎帝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家园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。每一个炎黄子孙,都要珍惜始祖留下的一切。没有炎黄始祖,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,我们血管中流动着的正是他们的血液。历史的链条把我们与前人连接了起来,把前人和后人连接了起来。

神农洞可以说是这条链条的一端。

这链条的另一端则是湖南省炎陵县的炎帝陵。

1996年清明节这一天,湖南省政府在修葺一新的炎帝陵举办首届公祭活动。他们请来袁隆平当主祭人,请他点燃公祭圣火。中华儿女将最高的荣耀给予了他们心目中的“当代神农”袁隆平。

人们相信万物之神。然而,我们中华民族更相信自己的衣食父母炎帝和黄帝,并且以作为炎黄子孙而骄傲和自豪。

袁隆平的得力助手罗孝和听说袁隆平要去为炎帝陵揭幕,特意赶来说:

“袁先生,你在炎帝陵前,一定代我向这位神农始祖多鞠一个躬。”

“为什么?”袁隆平笑眯眯地问他。

“因为我自幼便崇拜神农炎帝。”接着,罗孝和讲了一段故事。他说:

“小时候,每年春天开犁之前,母亲都要用白面蒸一块大寿糕。等到二月初二那一天,母亲将那块寿糕郑重地交给父亲。父亲右肩扛着那张老式耕犁,左手用竹篮提着寿糕,我替父亲牵着牛,走向田问。

“路上,我问父亲,拿那寿糕祭谁?父亲说是祭神农炎帝。我问炎帝是谁?父亲说炎帝是管犁地种田的神。

“到田问以后,父亲将寿糕摆放在老步犁的前头,朝天作个长揖,而后把那犁铧深深地插下去,划开新春第一道犁沟……

“父亲说五千年以前是炎帝开了人间第一犁,以后,人类一代又一代地效仿神农炎帝,在一年又一年的新春开犁耕地……
首节 上一节 58/6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

上一篇:汪东兴回忆

下一篇:王昭君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