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人物传记 > 安德海

安德海 第25节


第三章 初入宫廷崭露头角 五、初识奕宁
安德海又到了奕宁的身边,而奕宁正是后来的咸丰皇帝。righ
安德海跟着师傅崔海在寿康宫度过了最初的五个月,一开始他是“小和尚进庙”——人家念经他念经,人家烧香他烧香,他用心地向崔海学习,除了学习他是如何当差的,更重要的是向他学习如何取悦于主子,如何在后宫里站稳脚跟。最终,安德海悟出一个秘诀:在主子面前,你永远是奴才,是一条忠实的狗。
由于安德海潜心学习,尊敬师傅,从不多问多说,不出半年,便得到了师傅的肯定。一日,崔海与安德海闲谈,安德海早就想知道师傅对自己的看法如何,便试探性地问道:
“师傅这几日好像夜里睡得不安稳?”
崔海捶了捶腿,叹息道:
“老了,不中用了,我这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。”
“既然师傅身体不适,明日向贵妃娘娘告个假,休息几天吧。”
“那也好,也该让你一个人单独行事,锻炼锻炼了,贵妃娘娘前几日还向我提起你了。”
“徒弟不愿离开师傅,徒弟还什么都没学会哩。”
“哪儿的话,你很用功,很勤快,等瞅个合适的机会我向贵妃娘娘求个情,让你试着干。”
崔海的这句话正中安德海的下怀,他连忙磕头道谢,他是真心感谢师傅。崔海果然是个忠厚老实之人,他十分地守信用,没过几天,他便瞅准了机会,向康慈皇贵妃推荐安德海。
“奴才给娘娘请安。”
每次见到贵妃娘娘,崔海都是规规矩矩的双腿跪安,而每次娘娘都客气地说一句:
“快起来吧。”
崔海这日婉转地说出了自己近来身体不适,日渐衰老,恐怕力不从心,想告老还乡,安度晚年。康慈贵妃用惯了崔海,她觉得再也找不到一个比这老奴更贴心的了,不禁有点黯然神伤,悲切地说:
“照礼该准你还乡养老,可这寿康宫里少了你可不行呀,谁也不能代替你。”
崔海见火候已到,便趁机说:
“老奴无用,也没为贵妃娘娘出过什么力,现在有一个人,只在老奴之上,不在老奴之下。”
康慈贵妃似乎已猜度出他说的是谁,沉吟了一会儿,开口道:
“谁也不在你之上,你的忠心,你的为人,自从我进宫就没见过哪一个公公比你强。”
“安德海这个孩子机灵又伶俐,将来肯定比我强。”
崔海壮了壮胆,还是把想要说出的话说出来了。康慈贵妃并没有多大的反响,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
“等等再说吧。”
崔海回来以后,把刚才如何推荐徒弟一事全告诉了安德海,安德海脑子里一直琢磨着康慈贵妃的那句话:
“等等再说吧。”
什么意思?是指等师傅回乡后再用自己,还是指等自己长大以后再考虑如何安排自己?安德海虽然表面并不流露出什么,但内心里十分焦急,等,等到什么时候为止?安德海捺不住了,暗地里找到了黄承恩。黄承恩对徒弟安德海在宫中这几个月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,起码,他向娘娘推荐的人不是个草包,他也觉得安德海给自己争了面子,所以对徒弟的要求,只要不是太为难他,他都乐意帮忙。
“师傅吉祥。”
安德海在宫中过了五个多月,每逢比他高一等的人,他总习惯问安。黄承恩见安德海已上路,便笑眯眯地问:
“怎么今个儿有空,快把我这个师傅给忘了吧。”
“怎敢,也不会,师傅的大恩大德终生难忘。”
“快屋里坐,你好像胖了一些,宫中的生活还习惯吧?”
黄承恩关切地问长问短,他仿佛真把安德海当成第四个干儿子了。他明白,今天安德海找他绝不是来闲聊,安德海肯定为了某种目的而来。
“师傅,徒弟在寿康宫那边时刻地惦念着您。只不过平日里要向崔海师傅学习,没时间来看您。”
安德海比入宫以前会说多了,句句说到你的心坎上来,一定是跟崔海学的。想到这里,黄承恩关切地问:
“跟着崔师傅一定学了不少东西,崔海是个忠厚人,他待人一向不薄,拜他为师,是你三生有幸。”
“那自然,崔师傅和师傅您一样,待弟子如亲子。不过,听崔师傅说他准备告老还乡。”
接着,安德海便把崔师傅如何在康慈贵妃面前竭力推荐自己一事,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,并且他也把自己的疑惑全盘托了出来,以征询黄承恩的看法。黄承恩沉吟了片刻,安慰安德海:
“首先崔海对你的印象不错,其次,康慈贵妃对你也很满意,这是你发展的良好基础,等我挑个时机,在康慈贵妃面前再夸你几句,不怕她不重用你。不过,你也不能太急于求成,特别是不能让崔海看出你的心思,那老东西也鬼的很。”
安德海道别了黄承恩,悄悄地回到寿康宫,他发现崔海正躺在床上呻吟。原来,崔海年轻时并不在寿康宫听差,他原来是御花园的园丁,经他的手养出的花,朵大色艳,深得早崩的孝淑睿皇后的喜爱。每年春天,孝淑睿皇后总让人去御花园摘一些牡丹、芍药来,摆放在自己的寝宫里,有时牡丹、芍药花一到了寝宫便不那么艳丽可爱了,只好把花匠找来,培植一些土肥,一来二去,皇后觉得这花匠心灵手巧,忠诚老实,便要到自己的身边。有一年冬天,腊梅该怒放了,皇后很想放一盆腊梅在床头上,崔海便冒着大雪去搞腊梅,一不留神,脚下一滑,跌了一跤摔断了腿。整整睡了三个月才养好了这条腿,骨头是接上了,可是每逢阴雨天,这条伤腿就疼痛不止。孝淑睿皇后崩逝后,康慈皇贵妃念在崔海为主人效忠的份子,把他调到了寿康宫。随着年纪的增长,崔海的那条伤腿不但阴雨天疼痛难忍,平日每逢深夜也是一个劲地钻心疼,有时竟疼得浑身发抖,近日来,不但深夜疼,白天里也疼,今天终于支撑不住了,躺在床上打滚。
安德海找来了大夫,大夫给崔海扎了银针,又开了药方子,
刚离去。康慈贵妃身边的宫女便来了:
“贵妃娘娘让崔公公去一趟。”
说罢,转身走了。崔海听说娘娘让他去,肯定那边有事,便挣扎着爬起来,他刚下床,“扑通”一声摔到了地上,一个老人经这一摔可吃不消了,他淌着豆大的汗珠,努力扶着床沿想站起来,可怎么也站不起来。万般无奈之际,崔海只好让安德海替他跑一趟。
安德海正愁没机会表现自己,这下可好了,真可谓天赐良机,他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好好地发挥一下自己的才干,也让康慈贵妃对自己有所了解。
“奴才给娘娘请安,娘娘吉祥。”
安德海在宫中生活了半年,他现在已经15岁了,比半年前胖了许多,也白了许多,说话办事更是大有长进。
“免礼平身。”
“谢娘娘。”
“你师傅呢?”
“回娘娘,崔师傅正欲来此,不想腿疼难忍,摔了一跤,他无力支撑,只好躺在床上,望娘娘恕罪。”
这一番话说的得体又圆滑,不禁让贵妃娘娘暗暗佩服这眼前少年。安德海低眉垂手等待吩嘱。康慈贵妃指着桌上的一盘子鲜菠萝说:
“这是两广总督差人送来的新鲜玩意儿,你去送给四阿哥、六阿哥他们尝尝,告诉两位阿哥菠萝不能再放了,尽快吃掉它。”
“庶。”
安德海捧着菠萝盘退了出去。一路上他都在想先给哪个阿哥送去呢?先送给四阿哥吧,怕娘娘不高兴,因为六阿哥是娘娘所生,天底下哪个做娘的,最疼爱的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。那么先送给六阿哥,又不合情理,兄弟之间总有个长幼之分,这可难倒了安德海。他站在岔路口,不知如何是好。
“对!”自己怎么刚才没想到这一层?安德海拍了拍脑门子,为自己突然冒出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而洋洋得意。
他捧着菠萝盘站在御书房的门口,等待着两位阿哥下学出来。这两位皇子,一个叫奕宁,排行老四,人称四阿哥;一个叫奕沂,排行老六,人称六阿哥。他们同父异母,手足之情甚笃,两人都已到了读书的年龄,这便都到御书房受正规教育。不过,他们不是同一个先生教的,但上学和下学是同一时刻。
安德海没等多久,两位阿哥便从书房里走了出来,他们边说边笑,直冲着安德海走来。他们虽然不认识安德海,但安德海清清楚楚地认识他们,左边的是奕宁,右边的是奕沂,安德海等他们刚一走近自己,便双腿一跪,来了个跪安:
“奴才给主子请安。”
他把菠萝盘高高托起,一直托到了头顶。两位阿哥被他这滑稽的动作逗乐了,不约而同地说了句:
“起来吧,你是谁?”
“回主子,奴才是寿康宫那边的,名叫安德海,娘娘让奴才给两位主子送菠萝,奴才怕送到寝宫,宫女不懂放坏了,就只好在此等候,亲自交给两位主子。”
两位阿哥相视而笑,他们是笑母亲的无微不至,还是笑安德海的忠心,或者笑能吃上这新鲜美味的菠萝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。两位阿哥让随身小太监接过菠萝盘子,谁知小太监手一滑,将盘子打翻在地,菠萝叽哩咕噜滚了好远。小太监不知如何是好,安德海连忙将菠萝捡起,左手捧着菠萝,“扑通”一声跪了下来,右手将自己狠狠地掌了几个嘴巴:
“奴才该死,奴才该死。”
“起来吧,算了,也不是什么大事,你回去吧。”
四阿哥奕宁并不觉得安德海有什么过错,但安德海却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:
“这个太监很忠心。”
而六阿哥奕沂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:
“这个奴才是条狗。”
后来,送菠萝一事传到贵妃娘娘的耳里,她也认为安德海太有心计,恐怕日后不好把握他,过了两个月,便把安德海拨到四阿哥奕宁处,唯恐对儿子六阿哥奕沂将来有什么不利。
康慈贵妃失算了,凡是狗,都是谁给它吃的,它便替谁咬人,狗对主人并不乱咬,而对主人以外的人却往往是狂吠的。后来,安德海得势后的确“咬”过奕沂。
崔海这次腿疼病犯了,病得可不轻,几天的功夫人就整个变了个模样,憔悴不堪,瘦弱无力,康慈皇贵妃命太医为他诊治,太医回话:崔公公并不是早年断腿之疾复发,而是腿里长了一个大硬块(当时,人们并不知那便是骨癌),致使他无法下路行走。
据太医推断崔海以后没有下床的可能了。这对崔海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,对贵妃娘娘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,她为崔海的身体担心。内务府知道了崔海的严重病情,便通知他马上离开寿康宫回乡养老,并一次性地给了崔海50两银子。这位善良、温和的老太监为皇宫卖了一辈子的命,老了被赶出宫门,甚是凄惨。崔海少时离家,至今家中已无亲人,旁系亲属都觉得他是个阉人,不敢收留他,无奈他只好出家为僧。
与紫禁城仅一墙之隔的兴隆寺,是一座古寺,出宫的老太监多是在此出家,了此残生。寺内,乾隆年间的一通石碑,详细记述了此庙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。这座建在北长街的寺庙,始于明朝,传说,起初是明朝大太监王振的“家庙”。一度兴隆寺还储存过军械。这座外表风雨剥蚀的古寺,占地面积很大,从后宅胡同五号院直通庆丰古寺。两座古寺如“兄弟庙”。凡进寺的太监,出宫前必须至少交纳寺里20两银子,这叫“纳坎”。到了清朝末年,在这里出家的太监越来越多,后来,竟然有皇族的人也在此出家,一时间,兴隆寺的香火很旺。这寺里的太监,大多数是无依无靠、无财无势的老太监,也有一些是犯了宫规生怕问罪,携着钱财避到寺里来。出家人是方外人,宫里也不好再追究什么,于是,兴隆寺实际上是出宫太监的“集体宿舍”,不管是出宫太监还是宫中太监,出入都不是太困难。崔海出家后,安德海抽空便常来看师傅,他与兴隆寺的主持、大和尚等人都混得很熟。与其说安德海不忘师恩,不如说他在给自己找一条后路,也许,几十年后,这里便是自己的归宿。但他万万没想到,师傅出家境遇凄凉,自己还不如师傅的下场,他连个全尸也没能得到。
崔海一出宫,寿康宫这边顿时少了些欢乐气氛,康慈皇贵妃整日闷闷不乐,安德海觉得这正是显示自己本领的时候,便小心翼翼地候在宫外,不敢离开半步。一日,康慈贵妃来了点精神,想上御花园去赏花。这时候正是六月伏天,太阳像一个大火盆扣在天上,天热得空中如一团流火,让人透不过气来。安德海随众太监、宫女们前往,康慈贵妃上了年纪,走起路来,又累又热,直喘不停,安德海马上垂手低语:
“奴才见主子甚热,不知主子能否赐奴才为主子驱热?”
康慈贵妃满头大汗,坐在御花园的长亭里,默默地点了点头。安德海拿来一把绢扇,跪在贵妃娘娘的身后,扇了起来。
“啊,好一阵惬意的凉风。”康慈贵妃顿时觉得凉爽多了,心情也好了一些:
“安德海,起来吧,站着扇好了。”
康慈贵妃为人贤淑,心地善良,她见太监跪在地上为她扇
风,安德海那灰布长衫都湿透了,多少有一点过意不去,便命安德海站起来。但安德海执意跪着扇,
“回主子,奴才一站起来,这风便往下去了,主子感觉不到凉快。”
原来,安德海虽年仅15岁,但个儿长得挺高,他要比贵妃娘娘高出一头,再者,娘娘是坐着的,他若站起来,弯着腰扇风,即使不上劲,又得不到应有的效果,他只有跪着扇风。
康慈贵妃发现安德海少言寡语,心细无比,渐渐地也喜欢上了他,自己准备再认真调教一阵子,便送到四阿哥奕宁那里去。
道光皇帝一共生了九个儿子,前面三个儿子都夭折了,四皇子奕宁是孝淑睿皇后所生,但孝淑睿皇后已崩逝多年,其实,奕宁是由康慈皇贵妃带过来抚养成人的。虽然康慈贵妃不是奕宁的生母,但她宽厚仁慈,贤淑温和,待四皇子如亲儿子一般,这样一来,四皇子与他的同父异胞的弟弟奕沂共同拥有康慈贵妃一个母亲。兄弟俩的感情很深,奕宁从小就很乖,别的皇子从小都很贪玩,但他文文静静,特别懂事。道光皇帝见这个四阿哥像个女孩子似的爱静不爱动,又念在他没了亲娘,便格外疼爱他。他的弟弟,六皇子奕沂性格和他截然相反,奕沂天资聪慧,口齿伶俐,那小机灵劲儿在兄弟们之上,所以,道光皇帝也很偏爱他,道光这几个儿子之中,奕宁和奕沂一个是他的宝,一个是他的贝,手心手背都是肉,在他的心底也分不清究竟更爱谁。还是两个皇子小的时候,一有空闲,道光皇帝就喜欢到寿康宫去逗两个孩子玩。这日,道光信步走到了寿康宫,康慈贵妃迎了出来,贵妃对皇上的敬多于爱,而皇上对贵妃的爱又多于宠,他们之间有许多话语是不需要说出来的,单凭眼神便能表达得淋漓尽致,这就是所谓的默契吧。道光刚下朝,累极了,刚才在朝上为了赈灾之争吵得他头晕脑胀,到了寿康宫他便躺在软榻上歇息,过了一会儿,仍不见他的两个皇儿,便问康慈贵妃:
“四阿哥和六阿哥呢?”
“在园子里玩着哩。”
歇了一会儿,道光觉得有了点精神,便踱出卧室,来到园子里。这寿康宫里有一个不太大的小花园,这时正是阳春三月,百花争艳,五彩缤纷,园子里盛开着牡丹、芍药、一串红、玫瑰等花,花丛中蝴蝶飞来飞去,忙于事务好久没闲情逸志赏花了,今个儿有空,他忽然觉得日子过得太快了,又是一个春天,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、欣欣向荣。他在欣赏着、享受着,被这大自然的美所深深陶醉了。
“给我,快把那只花蝴蝶还给我。”
首节 上一节 25/10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

上一篇:李莲英

下一篇:曾国藩之血祭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