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人物传记 > 安德海

安德海 第48节

端华诡秘地一笑:
“怡亲王怎么这么聪明的人,这会儿反倒糊涂起来了,投毒当然是危险性大一点,但此时荣禄那小子把后宫看守得严严的,你我手下的高手都难以接近。眼看路一修好,加快行程,到了京城,想动手也来不及了,此时不干,更待何时?”
被郑亲王端华一鼓动,怡亲王载垣的心也动了,他们密谋了一会儿,便分头开始行动了。御膳房里有个厨子,擅长做五味茄。
子,就是将茄子去皮后,放在蒸笼里文火慢蒸。这蒸锅里用的是老母鸡汤做底汤,经过蒸笼的茄子,渗透了鸡汁味,然后再将茄子捣碎,拌上各种辅料,西太后特别爱吃这道菜。小时候,在合肥的时候,家境贫困,兰儿的娘便把茄子放在热水上蒸,蒸过以后再用大蒜、大葱、盐及醋等拌一下。兰儿永远忘不了娘做的这道菜,如今御膳房的厨子比娘做的五香茄子还好吃,所以,每逢新鲜茄子上市后,这位厨子总拿出看家本事,做几次蒸茄子,以孝敬贵妃娘娘。
其实,在皇宫里,为了防止有人投毒,每次皇上及后妃们用膳时,都上许多道菜肴,皇上每餐不少于30道,皇后不少于25道,妃子们不少于20道。这么多的菜全端到桌子上,他们想吃哪道菜,只要使使眼神,宫女们便小心翼翼地给他们夹来,放在他们面前的盘子里。有时,他们并不去吃夹来的菜,而是自己动手重新夹菜,因此,宫女们也弄不清他们究竟吃哪一口菜。这几十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来,只是做做样子,他们吃几口便饱了。皇上及后妃们用过的食物,不管剩多少,一律倒掉,不许别人再尝一口。有的时候,御膳房的厨子们见自己精心烹好的食品又原样不动地端了回来,心里虽然很不高兴,但嘴上却不敢说,他们也掌握不了皇上及后妃们的口味,反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就是了。
御膳房里有个姓王的厨师,就是做五香茄子最拿手的那一位,他每逢做这道菜,端下来的时候,他总发现这道菜被吃掉很多。他知道后宫里肯定有个妃子爱吃这道菜,开始,他还不敢乱问,生怕被问罪,还是一次巧合的机会,他才弄清楚原来是懿贵妃爱吃五味茄子。因为那天的五味茄子一动也没动被端了回来,他正在纳闷,一位太监说:
“王师傅,懿贵妃有点胃疼,快煮碗姜汤,我这便端过去。”
这位太监便是安德海,他一时疏忽,便说漏了嘴。姓王的厨子从此便知道是懿贵妃爱吃茄子,但他从不敢对别人说,他知道这是皇宫里的规矩,他可不愿被砍头。
恰巧,姓王的厨于是端华介绍进来的,于是,端华想到了王师傅。当天上午,端华便派人叫来了王师傅。端华先拿了200两银子给他,又贴在他的耳边,嘀咕了一阵。王师傅一听要他想办法把毒药放在西太后最爱吃的菜肴里,他差一点没吓死过去,顿时两腿发抖,面色变作土黄,比死人脸还惨。他跪在地上直磕头:
“王爷饶命,杀了奴才,奴才也不敢投毒。”
端华背对着他,半晌没吭声。王师傅知道自己大难临头,但他还是想为自己拼出一条活路来。
“王爷,奴才不知西太后爱吃什么,如何投毒,总不至于所有的菜肴都撒上毒药吧。”
半晌,端华才阴沉沉地说:
“你一定知道西太后最爱吃什么,我也相信你知道。现在,天机已泄,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。”
王师傅心里明白,既然端华说出了口,不做也得做,做成功了也许还有条活路,现在违抗端华的命令,恐怕连这门也出不了。他心一横:
“王爷,奴才为王爷豁出去了,不过,奴才只能保证把毒药放在西太后最爱吃的五味茄子里,但不能保证西太后就一定吃这道菜。还有,茄子是初夏蔬菜,这深秋、初冬的到何处去搞茄子?”
端华沉吟了片刻,只说:
“你努力去搞只茄子来。”
然后,把一大包砒霜递给了王师傅。王师傅回到御膳房再没
多想什么,此时已逼上梁山,想多了也没用,只有一条路可走。
他精心地做这道菜。其实,他心里很明白,这可能是他这一生做的最后一道菜,虽然端华答应他事成后,帮助他逃走,但他没抱那个希望,他觉得端华有可能杀人灭口。王师傅心里一阵凄凉,一个小小的厨子竟成了皇族争权夺利的工具,自己只是个牺牲品。
再说,今天,西太后的胃口特别好,她呆在房子里闷了两天,心里还真有点急了,便邀来七福晋一道用膳。七福晋自从怀孕以来就厌食,什么都不想吃,她就想吃一点娘做的小米粥,无奈宫中规定,所有的人一律不允许点食谱,她只好作罢。
七福晋平日里每餐只能用十道菜肴,今天到了姐姐这里,一见一大桌子菜肴,都油腻腻的,忍不住反胃,“哇”的一声,吐了起来。宫女们连忙打扫污物,西太后生怕妹妹有什么不舒服,便大叫一声:
“小安子。”
“奴才在。”
“快去请太医,给七福晋诊脉。”
“不,不用,我是反胃,不需要诊脉。”
安德海不知该听谁的,西太后也没发话让他跪安,他只好傻呆呆地站在旁边。西太后心里只惦着让妹妹多吃一点,也忘了还有个安德海站在背后,看着她们用膳。
“咦,五味茄子,可好吃了,妹妹,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茄子吗?”
西太后边说边夹了些茄子放在七福晋的面前,然后自己也夹了一些,正准备开口去吃。
“主子,不能吃。”
安德海突然大叫了一声,西太后正想品尝自己最爱吃的菜肴,被安德海一声大吼给吓着了,显然,她有些不高兴。
“小安子,跪安吧。”
安德海一边后退,一边以恳求的眼光望着西太后,他的眼里还噙着泪花。西太后一看,心有点软了,她的语调变得柔和起来:
“这茄子为什么不能吃?”
安德海见西太后再无责备之意,便壮了壮胆子,开口道:
“主于恕罪,奴才只是觉得这盘五味茄子里有问题,主子您想:这沿途不比宫里,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蔬菜,老百姓是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。茄子原是春末初夏之蔬菜,现在是秋末冬初,茄子不是新鲜蔬菜,想必是从地方上设法搞来的茄子秋棵,特意做给主子吃的,这里面一定有问题。地方上供给的物资应是新鲜的,这个季节萝卜、白菜不算稀罕,可为什么偏偏供应不新鲜的茄子呢?奴才猜想,一定是有人走漏了风声,有人知道主子爱吃茄子。”
安德海在竭力劝阻西太后食用茄子,可关键性的情节,他可不敢说,他想起来了,他曾经无意中漏露过秘密。
西太后见安德海说得十分有理,不得不放下筷子,她命宫女把自己最喜爱的波斯猫抱来。这只波斯猫是一个外国使臣赠送的纯种优良猫,它的嗅觉特别灵敏,嗅到好吃的东西,它便咪咪地叫,表示“此物甚香”;嗅到味道不佳的食物,它便直嚎,表示不可吃。
不一会儿,西太后的宠物,那只波斯猫便被带来了。西太后令安德海夹一小块茄子,让小猫闻一闻。那茄子才刚放到它的面前,小猫便扭头就跑,它跑到一个墙角上,大叫大嚎,似告诉主人:味道有问题。
“给它吃,快,给它吃下去。”
西太后指着地上的茄子,大吼大叫。安德海夹起茄子递到了小猫的唇边,小猫硬是把头挺得高高的,根本就不打算吃茄子。
安德海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,便一把捉住小猫,硬掰开小猫紧闭的嘴,把那块茄子塞了进去。茄子到了小猫的肚子里,不一会儿,小猫蹄子一蹬,挣扎了几下,气绝身亡。
在场的人全都惊骇了,居然有这等事!
望着地上的死猫,西太后先是暴跳如雷,继而又鼻涕一把、泪一把,她从内心深处感激安德海,同时又有些害怕,差一点,躺在墙角死亡的不是那只波斯猫,而是西太后她自己,她既庆幸自己命大,又怒不可遏。大清宫200多年来都没发生过投毒的事件,如今居然有人企图加害于她。这说明,有人想置她于死地。
她虽未中毒,但内心深处的悲哀难以言传。
安德海见主子如此之悲哀与愤怒,便抓住这个大好时机,阿谀奉承,以示忠心。
“主子,奴才这便去内务府,催促他们立即查办此事,一定将投毒者挖出,并将他碎尸万段。”
西太后一挥手,示意宫女和其他太监一律退避,屋里只剩西太后、七福晋和安德海三个人。七福晋是西太后的亲妹妹,安德海是心腹奴才,所以,西太后不必要顾虑什么。
“小安子,督察投毒之事,重在人证,这事出不了御膳房,你务必亲查,尤其是要弄清楚这盘茄子菜是谁做的,谁端来的,一旦抓住他们,一定要留活口,逼他们供出幕后指使人,若他们不说,可用严刑。”
七福晋此时也是想起来有点后怕,差一点,她和姐姐以及自己腹中的胎儿,三条人命就没了。她嫁给了醇郡王奕寰,变寰虽为人较憨厚,不爱参与皇权斗争,但这几年来,她也目睹了宫廷争权夺利的倾轧。她深感:荣华富贵不是福,平平淡淡才是真。
今日的投毒事件,虽未造成惨重局面,但至少可以说明,西太后在宫中的对立面已明显形成,并且敌对斗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程度,不是鱼死,就是网破,或者是两败俱伤,渔翁得利。
安德海带着西太后的懿旨,怒气冲冲地找到了内务府总管。
总管一听居然有投毒事件,他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,他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,一向骄纵的西太后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,说不定他内务府总管的人头都要落地。他岂敢怠慢,带了几个人,一路小跑冲进了御膳房。
王师傅做好了菜,他真怕听到一声声“传膳”的口命,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,定死无疑。所以,当御膳用的所有碗盘都端走以后,其他几位厨师都纷纷离去后,王师傅并没走,他根本就不打算走。走,往哪儿走,走到哪里,都会被捉住,然后是碎尸万段。他知道只有两种情况,他有可能侥幸躲过这一劫,一种情况是:西太后根本就没动那茄子,用膳后被原封不动地撤下来倒掉,当然,端华还会继续逼他干。第二种情况是,西太后吃了茄子,中毒伤亡,皇宫里无人替她撑腰,装腔作势地查一查了事,但这种情况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,等于说是不可能有。即使西太后无人为她撑腰,皇宫里也一定要查出投毒者,这在皇宫里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。所以,左思右想,王师傅知道自己定死无疑。
他捡了一把剔骨刀,放在磨刀石上磨了又磨,他又在一块牛肉上试了试,刀刃锋利极了,他坐在御膳房的墙角边上,双目紧闭,聆听外面的动静,他打算一旦有人来查此事,他便举起剔骨刀,猛刺自己的喉咙,一定要用大力气,一刀刺死,省得让别人来千刀万剐,碎尸万段。
王师傅的神经高度紧张,他连一点动静都不放过,哪怕是一个耗子跑过来,他也紧握利刃,随时准备刺向自己的喉咙。
内务府总管及安德海一行人,一脚将御膳房虚掩的大门踹开,人们冲了进去,眼前的景象,让他们惊呆了。只见地上鲜血横流,一具尸体躺在血泊中,显然死者是自杀身亡。内务府总管一眼便认出来,自杀者是姓王的厨师。显然,他是投毒者。可幕后指挥是谁?人死线断,无法追究。
经历了这场事件,西太后更害怕了,她觉得确实有人想要她的命。



第四章 辛酋政变投机得势 七、化险为夷
安德海乔装打扮施媚计,荣禄平叛了一场兵变。西太后化险为夷,更感激小安子。righ
宫中投毒事件刚平息,地方官员便启奏,路已修好,可以启程了。滞留几天的西太后既高兴,又担心。高兴的是,每走一程路,离京城就越近,到了京城,有恭亲王帮助,不愁西太后的理想不能实现。让她担心的是,暂住之时,荣禄三千精兵守卫森严,安全系数大,这一踏上行路,兵力分散,危险性大一些。为了防止再发生恶性事件,西太后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儿,作出更充分的安全准备。她偷偷地喊来心腹太监安德海:
“小安子,从上次投毒事件来看,他们是想要我的命。我在明处,人家在暗处,暗箭难防啊,依你之见,如何准备应变?”
“主子所虑极是。奴才也在想,投毒的幕后指挥一定来头不小,姓王的那小子,宁愿身亡,也要为他卖命,可见他的权势极大。”
安德海就差一点没说出一定是郑亲王和怡亲王联合干的。其实,西太后和他的心里都十分明白,投毒的幕后指挥非他莫属。
安德海接着说:
“他们上次投毒未成,一定心里更着急。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,他们还会另出花样,再害主子。”
西太后觉得安德海所分析的句句是实,便默不作声,仔细地听他讲下去:
“主子,他们不会再投毒,但有可能在路上采取行刺的手段。
因为连续多日的奔波,荣侍卫手下士兵皆已疲惫不堪,防守势必有疏漏,他们会抓住这个弱点,多派些高手来行刺。”
安德海依据事实进行推测,说得西太后心里直打颤。虽荣禄誓死保卫自己,可他的功夫毕竟不硬,他的手下,功夫过硬的也不太多,若是明打明的来,西太后并不怕,三千精兵怎么也能抵挡住几个高手。怕只怕暗箭难防,怕端华、载垣他们来个趁人不备。安德海与西太后的想法不谋而合。西太后沉吟片刻,征询意见似的问安德海:
“你认为此时火速送信给恭亲王,让他派几个高手来护驾,有没有必要?”
“如果恭亲王肯出面帮忙,那当然极妙。据奴才所知,恭亲王这些年来,养了不少武林高手,他们对恭亲王赤胆忠心,他们不但武艺高强,而且侠肝义胆,忠效主子,在所不辞。”
西太后觉得自己的建议被别人接纳并予以高度评价,心里非常高兴。尽管她的知音是个奴才,可她还是沾沾自喜,因为安德海是一个特殊的奴才。
“小安子,我马上拟密旨一份,你火速派一可靠之人,日夜兼程赶往京城,请恭亲王尽快派功夫过硬之人前来援助,不得有误。”
“扎,奴才一定遵旨做好这件事。”
不一会儿,西太后便拟好密旨一份,安德海派三个十分机灵、可靠的太监,乘一匹宝马,飞奔京城。一路上,这位太监马不停蹄,拼命赶路,暂且不提。回过头来,说说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两人。
上次投毒事件败露后,两位幕后指挥已经作出了最坏的打算:若是王厨于供出他们是幕后指挥,他们咬死口不承认,谅西太后也奈何不得他们。若西太后不依不饶,东太后揪住不放,小皇上和他娘站在一起,或其他大臣联名抗议,他们就自戕身亡,以求全尸。
还是苍天帮了他们一把,王厨子畏罪自杀,此事再无从追查,她西太后纵使疑心重重,无凭无据,奈何不了他们。但上一次的失败,至少可以证明,他们的对手,虽系女流,但绝对不可低估她,她的政治上的灵敏嗅觉仿佛是与生俱来的。
端华与载垣这几日生活在极端的恐惧与急躁之中,他们一致认为:无论如何,必须赶在进京前,结果掉西太后,否则,将后患无穷。放虎归山,等于给自己亲手铺了一条通往坟墓的路,端华与载垣是聪明之人,他们不会这么傻的。
他们二人的大轿凑得很近,为了防止走漏风声,干脆端华坐进了载垣的轿子里,轿夫们连连叫苦,本来一个大男人坐在里面,抬起来就很沉,又急着赶路,轿夫们都显出十分吃力的样子,现在又进来一个大男人,两个人在轿子里低声密语,轿夫们在外面龇牙咧嘴,以表示不满。他们累得满头大汗,一个个气喘吁吁,有的人热得脱去了马夹,有人的累得脸通红。而另一个轿子的轿夫,抬着个空轿子,悠哉游哉,煞是得意洋洋,步履轻快,边走边有说有笑。安德海老远就看见了这一奇特景观,不由得引起他一阵怀疑,他从两顶轿子的轿夫情绪来判断,一顶轿子是空的,另一顶轿子里则是载着两个人,这两个人不会是别人,因为那是两位亲王的轿子。本来,他们一上路时,一个在龙銮的前面,一个在后面,不知为什么今天偏偏凑到了一块儿,这里面一定有文章。安德海一下子就猜出:端华与载垣正在商谋刺杀西太后之事。
果然,约莫两个时辰以后,端华从载垣的轿子里钻了出来,两顶轿子迅速又拉开了距离。
安德海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了西太后,西太后沉吟片刻,开口道:
“打听一下,前面是什么地方。”
安德海派了两个小太监向周围百姓打听这一带的地理环境,老百姓说,这一带叫古袋口,又称葫芦嘴,这里的山路越走越狭窄,尤如一个葫芦口,进去以后,退路一堵,如瓮中捉鳖。安德海心中有了谱,他心想:
“端华、载垣,你俩真歹毒,上次投毒设抓住你们的把柄,白白死了个王厨子,这次你磨刀,我备矢,咱们瞧瞧究竟谁厉害。你们手中无兵权,荣侍卫三千精兵左右护驾,谅你们凭几个高手,也抵挡不住三千侍卫。只要你们一露马脚,荣侍卫便可逮捕你们,然后押回京城,交军机处惩治。明年的今天,便是你们的死忌。”
“主子,主子。”
首节 上一节 48/10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

上一篇:李莲英

下一篇:曾国藩之血祭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