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德海 第59节
“是呀,如今皇上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,可他从小就亲近东太后。这些年来,他几乎没在储秀宫用过一次膳,若不是规定他每天必须来给额娘请安,恐怕十天半个月,他也不会自愿来的。
这样下去,等以后他亲政了,怎么能听从自己的指挥,岂不白白生养了这个儿子?”
西太后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严肃的问题,由于小皇上疏远西太后,加上安德海的挑唆,西太后加重了对东太后的猜疑。
两宫太后的隔阂越来越深了,终于爆发了一场“战争”。
一日,西太后心情颇佳,她带着几个宫女到御花园去赏花。
临行时,安德海有些头疼,请求免伴驾,西太后一见安德海身体不适,她也不勉强,随口说了句:
“小安子身体不适,那就免行了。”
西太后走后,安德海沉不住气了,他哪里是什么头疼,而是他急于穿一件衣服试一试。原来,安德海登场串戏逗得西太后十分开心,最近,戏班子又排了一出新戏,其中让安德海客串一个皇帝角色,戏已排演了几次,戏文及舞台动作都练熟了,只是少了套行头。本来戏班子打算给安德海订做一套戏装的,无奈安德海整日陪着西太后,无暇量尺寸。有一次,安德海向西太后告假,说欲出宫做戏装。西太后一问是为小安子做一套戏台上的龙袍,她便轻描淡写地说了句:
“龙袍不用做了,先帝还留下几套龙袍哩,闲时我给你找一件看看合体不。”
就这样,咸丰皇帝的遗物,西太后把它变成了戏装,送给安德海。安德海刚把咸丰的龙袍拿到手,还没上过身,他想趁西太后不在的时候换上咸丰的龙袍,坐在西太后的软榻上,领略一下当皇上的感受。就这样,安德海借故留在储秀宫里。
西太后和几个贴身宫女走后,安德海急急忙忙换上了咸丰的龙袍,穿戴完毕,他端坐在大铜镜前,从镜子里望见自己,他好得意。这哪里是奴才小安子,分明是一个威武、潇洒的皇上!储秀宫的下层宫女不得随便进入寝宫,夜里侍寝的几个宫女全睡觉
去了,那几个有头有脸的贴身宫女全陪西太后到御花园去了,安德海一个人在西太后的寝宫里好不快活,仿佛已到了天宫里。
啊,穿龙袍原来是这种感觉。
东太后闲来无聊,她带着几个宫女来储秀宫找西太后叙家常。她的凤銮在储秀宫门前停下,她便步行到了储秀宫。这储秀宫里平日都是热热闹闹的,可今天怎么这般平静?东太后以为西太后正在休息,既然来了,她就坐在东暖阁等一会,她的意思是等西太后醒来叙叙话。她让几个随行宫女先回坤宁宫,一个人独坐在储秀宫东暖阁。
突然,她的眼前一晃,她认为撞见鬼了,分明是咸丰一闪走进了西暖阁。东太后思念咸丰,数年从未间断过,此时清清楚楚看见成丰一晃的身影,她忘了什么是害怕,一心追着那身影到了西太后的寝宫。那“咸丰”听见后面有声音,猛然一回头。
妈呀,这哪是咸丰,而是太监安德海。安德海也没料想到后面站着东太后,他一慌神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:
“奴才给主子请安。”
东太后顿时火冒三丈,眼前地下跪着的确实是一个奴才,而他身穿的又确实是咸丰的遗物龙袍。东太后怒斥了一声:
“快把龙袍脱下。”
安德海从没见东太后如此盛怒过,他竟吓得直发抖。就在这时,西太后及宫女们回来了。东太后气得直发抖:
“大胆奴才,竟敢玷污先帝的龙袍,绑了,交内务府处斩!”
安德海一听东太后说到“处斩”,吓得他面色顿时变作灰黑,一个劲地磕头求饶。但东太后盛怒未消,她气得直落泪,在场的宫女没有一个敢为安公公求饶的。
“胆大妄为,目无王法。”
东太后怒视安德海,看样子,她非斩安德海不可。现在只有西太后能救安德海了,安德海就像条落水狗眼巴巴地望着岸边的人,他希望西太后能为他求情。西太后也知道自己把咸丰的龙袍送给安德海做戏装不妥,她此时只能装糊涂,而不能硬和东太后顶撞,万一东太后不依不饶,连西太后也会被牵连进去。西太后拖长了声音:
“小一安一子。
“奴才在。”
“哀家问你,你身上这龙袍哪儿来的?”
安德海一听西太后这句话,乍是一愣,但瞬间他就明白了过来。
“回主子,奴才近来客串角色,最近排了出戏,奴才饰一个皇上,这件龙袍乃戏班子给奴才做的戏装,今天奴才拿出来试试合体不。”
“放肆,戏装不比龙袍做工精巧,你看这针脚精细无比,分明是先帝的遗物。”
东太后死咬住这件龙袍不是戏装,乃先帝的遗物。西太后却提高了嗓门:
“姐姐思念先帝着了魔,小安子怎敢做这些胆大妄为之事?
再说,先帝一共有三套龙袍放在我这储秀宫里,姐姐现在就可以看一看嘛。”
不容东太后分说,西太后强拉着东太后去壁柜旁清点龙袍,果然,三件龙袍平平整整地挂在那里。东太后也不清楚咸丰有几套遗物放在储秀宫,她转身问西太后的贴身宫女:
“庆儿,先帝只有三套龙袍摆在这里吗?”
西太后的贴身宫女庆儿吓得浑身直打抖,她哪里敢说实话,这两宫太后,尤其是西太后,她是万万得罪不起的。西太后见庆儿并不言说,她倒恶人先告状:
“姐姐这是什么意思,难道我还骗你不成?”
西太后的那语调又冷又尖,直刺东太后的心里,东太后见一时也难见分晓,她似对西太后,又似对安德海忿忿地说了一句:
“不要太猖狂了,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”
说完,东太后扬长而去。东太后一走,西太后大发雷霆,若不是念在小安子往日忠心耿耿的份上,这一回,安德海的头非搬家不可。
“小安子,跪下。”
安德海自知闯了祸,他跪在地下一个劲地磕头求饶。西太后恨得直咬牙:
“大胆奴才,给我打,往死里打。”
这储秀宫的其他太监都不在眼前,就几个宫女站在这里,西太后命贴身宫女庆儿拿来一个粗木棒,并命庆儿狠狠地打安德海。庆儿可真为难了,不打吧,西太后正在气头上,抗旨招来怎样的结果,她心里十分明白;打吧,安德海非同一般小太监,打了安公公,以后还有庆儿的活路吗?
庆儿正在左右为难之际,安德海突然夺过大木棒猛地往自己头上一击,他昏死过去了。西太后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愣了,直到安德海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,西太后才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。她连忙让宫女端来一盆冷水,迎面泼在安德海的头上,他被这冷水一激,反射性地动弹了一下,西太后这才舒了一口气,她令宫女们七手八脚地把安德海抬下去歇着。
约摸过了三个时辰,恢复元气的安德海前来向主子陪罪,他二话没说,只是直挺挺地跪在地上,等待西太后的处罚。西太后的怒气早消了一大半,剩下的怒火不是冲安德海来的,而是迁怒于东太后。她认为今天东太后是有意来找茬的,故意和她西太后过不去,斥责安德海只不过是打狗给主子看的。想到这里,西太后不禁越来越气。
“小安子,起来吧。”
“谢主子龙恩。”
“小安子,你也太心急了,给你先帝龙袍,你等上戏台时再穿,不就得了,今天正巧让那边的看见,惹出是非来。”
西太后忍不住数落安德海几句,谁知安德海反咬东太后一口:
“主子,奴才斗胆,奴才有一言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“吞吞吐吐的,像个娘们,讲。”
“扎,主子您不觉得今天的事儿很蹊跷吗?那边的每次来储秀官都着公公先通知一声,为何今天一声不吭地就来了呢?依奴才之见,她是故意来刺探主子这边情况的。正巧遇上奴才不检点,她便大做文章,欲掀起大浪,借处罚奴才,以给主子您来个下马威。别看平日里她不多言语,其实她骨子里尽藏些坑人的鬼点子,主于您可要多提防着点。我小安子命贱,是死是活都无所谓。主子您可是大富大贵之人,南海观世音菩萨转世,可不能大意,被她给害了。”
安德海的一番挑拨之语还真见效,西太后仔细品了品东太后慈安其人,越想越觉得东太后城府很深,甚至还有点儿狡猾。平日里,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时,她少言寡语,一般不作出结论,都是由西太后定夺。先前,西太后还有些感激她,觉得她不和自己争权夺权,现在细想起来,西太后觉得东太后是拿自己作挡箭牌,将来万一有人奏两宫太后定夺上有失误,她东太后也只是躲在幕后,并不会直接受责,而且还给众大臣们留下极好的印象:东太后温和、少语,甚宽容。
西太后在安德海的挑唆下,对东太后慈安的戒备心越来越重
深宫多闲暇,西太后是个喜欢热闹的人,她最怕闲来无事。
这些年,议政王奕沂竭尽全力辅佐朝政,西太后倒也不用操太多的心,喜欢摆布他人命运的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,她要亲自操办两桩婚事,一桩是丽妃所出的大公主荣安公主,另一桩是恭亲王的大格格,即两宫太后的干女儿,荣寿公主的婚事。
这两位公主都已过了12岁,按清宫传统,公主过了12岁,就可以指婚了。所谓指婚,就是由皇上或皇太后为她们挑选女婿,等再几年,发育成熟即可婚配。西太后把自己的想法跟东太后说了一下,其实这不过是走走过场,这些年来,大到军机大事,小至家务琐事,西太后都一手包揽了,东太后不过是“聋子的耳朵”——摆设。大事、小事全由西太后一人作主,东太后反正也习惯了,从来不和西太后争权。东太后一听说要给两位公主择婿,她也表示赞同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嘛,女儿再乖,总不能一辈子不嫁人吧。于是,两宫太后命内务府选送合乎条件的“额附”人选。
蒙、满王公大臣都不愿错过这个好机会,不几天,就有20多名“应征者”前来报名,内务府一时间门庭若市。经过内务府总管初选,最后有七八个小伙子条件更优越一些,两宫太后决定亲自垂询一下。
垂询地点选在御花园的钦安殿。这日,七八个15岁左右的英俊少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两宫太后的招见。西太后临行时,让安德海随行伴驾。安德海乃西太后身边的一条忠实的狗,他乐癫癫地跟在西太后的屁股后面,准备随时逢迎主子,讨主子的欢心。
那几个少年中,有少数是两宫大后认识的,经过一番垂询后,有两位少年比较起来,各方面条件都优越一些。一个是六额附景寿的儿子一品荫生志端,他的母亲与恭亲王奕桥同父同母,即道光皇帝的六女儿寿恩公主,这样一来,志端与荣寿公主是姑舅亲表兄妹。另一个是蒙僧王的孙子多罗贝勒那尔苏,这个那尔苏长得虎头虎脑,十分英武。
西太后看中的是志端,而东太后看中的是蒙族第一世家的儿子那尔苏。东太后认为那尔苏生得壮实,武艺精湛,将来必是个将才。而志端生得身子骨特别单薄,15岁的少年还没有大公主荣寿高,万一他将来还是那么一丁点儿,又瘦又矮,可怎么对得起荣寿大公主。这位公主的生父是恭亲王奕沂,其实是两宫大后的侄女,才12岁,出落得如芙蓉花一般娇嫩。这孩子从小就惹人怜爱,东太后生怕身子单薄的志端配不上荣寿公主,所以对西太后的选择持反对意见。两宫太后各持己见,一时难见分晓。
回到储秀宫,安德海见左右没人,又上来挑唆两宫关系了。
“主子,大公主选额附的事情定了吗?”
“还没定,有两个人选都不错,那边看中的是那尔苏,我看中的是志端,意见不一致,暂时还没定。”
“主子,这些年来,你可感觉到,不管大事,还是小事一桩,那边好像都故意和主子作对似的。选额附固然也不是小事一桩,但也称不上是什么军机大事吧,她还要出来作梗,实在是主子您平日里太宽容所致,致使她凡事都要和主子争个高低,以显她尊贵似的。”
西太后本来与东太后在为公主择婿这个问题上,对东太后慈安并没有多大看法,被心腹太监安德海如此添油加醋地一分析,西太后倒有点生气了。她问安德海:
“你看,志端与那尔苏哪一个更合适?”
“当然是主子的眼力好,那位贝勒那尔苏,虽虎生虎气,但他缺少王公弟子的儒雅之风度,他简直就像个屠夫,若把荣寿公主下嫁给他,那等于说把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,岂不可惜。而六
额附之子志端虽然身子骨单薄了一些,但他今年才15岁,等过一两年,他发育成熟了,一定是个好小伙子,主子的眼力就是好。”
“瞧你小安子的一张嘴巴,你就只落那一张巧嘴了。你说志端比那尔苏好,可为什么那边的偏持反对意见呢?”
安德海因为曾多次受过东太后的冷眼,并且有上次因穿咸丰龙袍一事被东太后责难过,他对东太后可谓恨之入骨,他巴不得两宫太后反目成仇,于是,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,贬低东太后慈安。他眼珠子一转,信口雌黄:
“主子真是精明人一时糊涂,哪怕是志端再好,她东太后也不会说一个好字。主子不知可曾留意过东太后,她平日并不过问一些琐事,但只要她一开口,就总是和主子唱对台戏。”
这句话,提醒了西太后,西太后细细地一回想,果然不错。
上次西太后提议让戏班子排一出新戏,把崔莺莺和张生在后花园私会那场戏再编得生动些、更引人些。比如让演员演出时,互相拉着手,抚摸对方。本来小事一桩,可东太后执意说不好,说什么不堪入目的场景不能在宫内出现,结果弄得西太后很扫兴,连看戏的兴趣也没有了。
“小安子,你可真是旁观者清,若不是你时常提醒我,还不知我要吃多大的亏呢。”
西太后还真有点感激安德海,她要给点“颜色”让东太后瞧瞧。
“西太后的意志就是你东太后的意志!”
第三天,西太后强行拍板,定六额附景寿之子志端为荣寿大公主的未婚夫。东太后争不过她,也只好点头默认。恭亲王和他的福晋也认得妹妹的儿子志端,他们心里也和东太后的感觉一样,嫌志端身子骨单薄,将来难撑大业,可这夫妻二人敢怨不敢言,还要进宫谢恩。结果,西太后得意洋洋,毕竟她的意志强加给了东太后。而安德海则更高兴了,他,一个奴才竞借助西太后的势力,打击了小瞧小安子的人——东太后。这是安德海的胜利,是他的骄傲。
安德海再一次尝到了报复的甜头。
第五章 离间两宫专横跋扈 三、激怒王爷
堂堂王爷,怎堪小安子的污辱,一怒之下,变沂要杀小安子。righ
恭亲王携带福晋进宫谢恩,他们夫妻二人在西太后那里坐了一会儿,便到了坤宁宫,正巧他们的女儿——荣寿公主也在东太后这里。女儿一见爹娘来了,泪如雨下,抽泣得说不出一句话。
恭亲王夫妻见女儿如此难过,他们也忍不住落了泪。过了好一阵子,荣寿公主才勉强哽咽着喊了一声:
“阿玛、额娘。”
她又说不出话了。恭亲王一见这情景,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。按礼说,女孩儿择婿总有些害羞,羞答答的不肯开口,可今天女儿不是害羞,而是委屈,而且是极端的伤心。恭亲王见女儿悲痛欲绝的样子,他的心都碎了。
“别哭了,有什么话对阿玛说。”
这样下去,等以后他亲政了,怎么能听从自己的指挥,岂不白白生养了这个儿子?”
西太后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严肃的问题,由于小皇上疏远西太后,加上安德海的挑唆,西太后加重了对东太后的猜疑。
两宫太后的隔阂越来越深了,终于爆发了一场“战争”。
一日,西太后心情颇佳,她带着几个宫女到御花园去赏花。
临行时,安德海有些头疼,请求免伴驾,西太后一见安德海身体不适,她也不勉强,随口说了句:
“小安子身体不适,那就免行了。”
西太后走后,安德海沉不住气了,他哪里是什么头疼,而是他急于穿一件衣服试一试。原来,安德海登场串戏逗得西太后十分开心,最近,戏班子又排了一出新戏,其中让安德海客串一个皇帝角色,戏已排演了几次,戏文及舞台动作都练熟了,只是少了套行头。本来戏班子打算给安德海订做一套戏装的,无奈安德海整日陪着西太后,无暇量尺寸。有一次,安德海向西太后告假,说欲出宫做戏装。西太后一问是为小安子做一套戏台上的龙袍,她便轻描淡写地说了句:
“龙袍不用做了,先帝还留下几套龙袍哩,闲时我给你找一件看看合体不。”
就这样,咸丰皇帝的遗物,西太后把它变成了戏装,送给安德海。安德海刚把咸丰的龙袍拿到手,还没上过身,他想趁西太后不在的时候换上咸丰的龙袍,坐在西太后的软榻上,领略一下当皇上的感受。就这样,安德海借故留在储秀宫里。
西太后和几个贴身宫女走后,安德海急急忙忙换上了咸丰的龙袍,穿戴完毕,他端坐在大铜镜前,从镜子里望见自己,他好得意。这哪里是奴才小安子,分明是一个威武、潇洒的皇上!储秀宫的下层宫女不得随便进入寝宫,夜里侍寝的几个宫女全睡觉
去了,那几个有头有脸的贴身宫女全陪西太后到御花园去了,安德海一个人在西太后的寝宫里好不快活,仿佛已到了天宫里。
啊,穿龙袍原来是这种感觉。
东太后闲来无聊,她带着几个宫女来储秀宫找西太后叙家常。她的凤銮在储秀宫门前停下,她便步行到了储秀宫。这储秀宫里平日都是热热闹闹的,可今天怎么这般平静?东太后以为西太后正在休息,既然来了,她就坐在东暖阁等一会,她的意思是等西太后醒来叙叙话。她让几个随行宫女先回坤宁宫,一个人独坐在储秀宫东暖阁。
突然,她的眼前一晃,她认为撞见鬼了,分明是咸丰一闪走进了西暖阁。东太后思念咸丰,数年从未间断过,此时清清楚楚看见成丰一晃的身影,她忘了什么是害怕,一心追着那身影到了西太后的寝宫。那“咸丰”听见后面有声音,猛然一回头。
妈呀,这哪是咸丰,而是太监安德海。安德海也没料想到后面站着东太后,他一慌神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:
“奴才给主子请安。”
东太后顿时火冒三丈,眼前地下跪着的确实是一个奴才,而他身穿的又确实是咸丰的遗物龙袍。东太后怒斥了一声:
“快把龙袍脱下。”
安德海从没见东太后如此盛怒过,他竟吓得直发抖。就在这时,西太后及宫女们回来了。东太后气得直发抖:
“大胆奴才,竟敢玷污先帝的龙袍,绑了,交内务府处斩!”
安德海一听东太后说到“处斩”,吓得他面色顿时变作灰黑,一个劲地磕头求饶。但东太后盛怒未消,她气得直落泪,在场的宫女没有一个敢为安公公求饶的。
“胆大妄为,目无王法。”
东太后怒视安德海,看样子,她非斩安德海不可。现在只有西太后能救安德海了,安德海就像条落水狗眼巴巴地望着岸边的人,他希望西太后能为他求情。西太后也知道自己把咸丰的龙袍送给安德海做戏装不妥,她此时只能装糊涂,而不能硬和东太后顶撞,万一东太后不依不饶,连西太后也会被牵连进去。西太后拖长了声音:
“小一安一子。
“奴才在。”
“哀家问你,你身上这龙袍哪儿来的?”
安德海一听西太后这句话,乍是一愣,但瞬间他就明白了过来。
“回主子,奴才近来客串角色,最近排了出戏,奴才饰一个皇上,这件龙袍乃戏班子给奴才做的戏装,今天奴才拿出来试试合体不。”
“放肆,戏装不比龙袍做工精巧,你看这针脚精细无比,分明是先帝的遗物。”
东太后死咬住这件龙袍不是戏装,乃先帝的遗物。西太后却提高了嗓门:
“姐姐思念先帝着了魔,小安子怎敢做这些胆大妄为之事?
再说,先帝一共有三套龙袍放在我这储秀宫里,姐姐现在就可以看一看嘛。”
不容东太后分说,西太后强拉着东太后去壁柜旁清点龙袍,果然,三件龙袍平平整整地挂在那里。东太后也不清楚咸丰有几套遗物放在储秀宫,她转身问西太后的贴身宫女:
“庆儿,先帝只有三套龙袍摆在这里吗?”
西太后的贴身宫女庆儿吓得浑身直打抖,她哪里敢说实话,这两宫太后,尤其是西太后,她是万万得罪不起的。西太后见庆儿并不言说,她倒恶人先告状:
“姐姐这是什么意思,难道我还骗你不成?”
西太后的那语调又冷又尖,直刺东太后的心里,东太后见一时也难见分晓,她似对西太后,又似对安德海忿忿地说了一句:
“不要太猖狂了,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”
说完,东太后扬长而去。东太后一走,西太后大发雷霆,若不是念在小安子往日忠心耿耿的份上,这一回,安德海的头非搬家不可。
“小安子,跪下。”
安德海自知闯了祸,他跪在地下一个劲地磕头求饶。西太后恨得直咬牙:
“大胆奴才,给我打,往死里打。”
这储秀宫的其他太监都不在眼前,就几个宫女站在这里,西太后命贴身宫女庆儿拿来一个粗木棒,并命庆儿狠狠地打安德海。庆儿可真为难了,不打吧,西太后正在气头上,抗旨招来怎样的结果,她心里十分明白;打吧,安德海非同一般小太监,打了安公公,以后还有庆儿的活路吗?
庆儿正在左右为难之际,安德海突然夺过大木棒猛地往自己头上一击,他昏死过去了。西太后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愣了,直到安德海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,西太后才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。她连忙让宫女端来一盆冷水,迎面泼在安德海的头上,他被这冷水一激,反射性地动弹了一下,西太后这才舒了一口气,她令宫女们七手八脚地把安德海抬下去歇着。
约摸过了三个时辰,恢复元气的安德海前来向主子陪罪,他二话没说,只是直挺挺地跪在地上,等待西太后的处罚。西太后的怒气早消了一大半,剩下的怒火不是冲安德海来的,而是迁怒于东太后。她认为今天东太后是有意来找茬的,故意和她西太后过不去,斥责安德海只不过是打狗给主子看的。想到这里,西太后不禁越来越气。
“小安子,起来吧。”
“谢主子龙恩。”
“小安子,你也太心急了,给你先帝龙袍,你等上戏台时再穿,不就得了,今天正巧让那边的看见,惹出是非来。”
西太后忍不住数落安德海几句,谁知安德海反咬东太后一口:
“主子,奴才斗胆,奴才有一言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“吞吞吐吐的,像个娘们,讲。”
“扎,主子您不觉得今天的事儿很蹊跷吗?那边的每次来储秀官都着公公先通知一声,为何今天一声不吭地就来了呢?依奴才之见,她是故意来刺探主子这边情况的。正巧遇上奴才不检点,她便大做文章,欲掀起大浪,借处罚奴才,以给主子您来个下马威。别看平日里她不多言语,其实她骨子里尽藏些坑人的鬼点子,主于您可要多提防着点。我小安子命贱,是死是活都无所谓。主子您可是大富大贵之人,南海观世音菩萨转世,可不能大意,被她给害了。”
安德海的一番挑拨之语还真见效,西太后仔细品了品东太后慈安其人,越想越觉得东太后城府很深,甚至还有点儿狡猾。平日里,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时,她少言寡语,一般不作出结论,都是由西太后定夺。先前,西太后还有些感激她,觉得她不和自己争权夺权,现在细想起来,西太后觉得东太后是拿自己作挡箭牌,将来万一有人奏两宫太后定夺上有失误,她东太后也只是躲在幕后,并不会直接受责,而且还给众大臣们留下极好的印象:东太后温和、少语,甚宽容。
西太后在安德海的挑唆下,对东太后慈安的戒备心越来越重
深宫多闲暇,西太后是个喜欢热闹的人,她最怕闲来无事。
这些年,议政王奕沂竭尽全力辅佐朝政,西太后倒也不用操太多的心,喜欢摆布他人命运的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,她要亲自操办两桩婚事,一桩是丽妃所出的大公主荣安公主,另一桩是恭亲王的大格格,即两宫太后的干女儿,荣寿公主的婚事。
这两位公主都已过了12岁,按清宫传统,公主过了12岁,就可以指婚了。所谓指婚,就是由皇上或皇太后为她们挑选女婿,等再几年,发育成熟即可婚配。西太后把自己的想法跟东太后说了一下,其实这不过是走走过场,这些年来,大到军机大事,小至家务琐事,西太后都一手包揽了,东太后不过是“聋子的耳朵”——摆设。大事、小事全由西太后一人作主,东太后反正也习惯了,从来不和西太后争权。东太后一听说要给两位公主择婿,她也表示赞同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嘛,女儿再乖,总不能一辈子不嫁人吧。于是,两宫太后命内务府选送合乎条件的“额附”人选。
蒙、满王公大臣都不愿错过这个好机会,不几天,就有20多名“应征者”前来报名,内务府一时间门庭若市。经过内务府总管初选,最后有七八个小伙子条件更优越一些,两宫太后决定亲自垂询一下。
垂询地点选在御花园的钦安殿。这日,七八个15岁左右的英俊少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两宫太后的招见。西太后临行时,让安德海随行伴驾。安德海乃西太后身边的一条忠实的狗,他乐癫癫地跟在西太后的屁股后面,准备随时逢迎主子,讨主子的欢心。
那几个少年中,有少数是两宫大后认识的,经过一番垂询后,有两位少年比较起来,各方面条件都优越一些。一个是六额附景寿的儿子一品荫生志端,他的母亲与恭亲王奕桥同父同母,即道光皇帝的六女儿寿恩公主,这样一来,志端与荣寿公主是姑舅亲表兄妹。另一个是蒙僧王的孙子多罗贝勒那尔苏,这个那尔苏长得虎头虎脑,十分英武。
西太后看中的是志端,而东太后看中的是蒙族第一世家的儿子那尔苏。东太后认为那尔苏生得壮实,武艺精湛,将来必是个将才。而志端生得身子骨特别单薄,15岁的少年还没有大公主荣寿高,万一他将来还是那么一丁点儿,又瘦又矮,可怎么对得起荣寿大公主。这位公主的生父是恭亲王奕沂,其实是两宫大后的侄女,才12岁,出落得如芙蓉花一般娇嫩。这孩子从小就惹人怜爱,东太后生怕身子单薄的志端配不上荣寿公主,所以对西太后的选择持反对意见。两宫太后各持己见,一时难见分晓。
回到储秀宫,安德海见左右没人,又上来挑唆两宫关系了。
“主子,大公主选额附的事情定了吗?”
“还没定,有两个人选都不错,那边看中的是那尔苏,我看中的是志端,意见不一致,暂时还没定。”
“主子,这些年来,你可感觉到,不管大事,还是小事一桩,那边好像都故意和主子作对似的。选额附固然也不是小事一桩,但也称不上是什么军机大事吧,她还要出来作梗,实在是主子您平日里太宽容所致,致使她凡事都要和主子争个高低,以显她尊贵似的。”
西太后本来与东太后在为公主择婿这个问题上,对东太后慈安并没有多大看法,被心腹太监安德海如此添油加醋地一分析,西太后倒有点生气了。她问安德海:
“你看,志端与那尔苏哪一个更合适?”
“当然是主子的眼力好,那位贝勒那尔苏,虽虎生虎气,但他缺少王公弟子的儒雅之风度,他简直就像个屠夫,若把荣寿公主下嫁给他,那等于说把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,岂不可惜。而六
额附之子志端虽然身子骨单薄了一些,但他今年才15岁,等过一两年,他发育成熟了,一定是个好小伙子,主子的眼力就是好。”
“瞧你小安子的一张嘴巴,你就只落那一张巧嘴了。你说志端比那尔苏好,可为什么那边的偏持反对意见呢?”
安德海因为曾多次受过东太后的冷眼,并且有上次因穿咸丰龙袍一事被东太后责难过,他对东太后可谓恨之入骨,他巴不得两宫太后反目成仇,于是,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,贬低东太后慈安。他眼珠子一转,信口雌黄:
“主子真是精明人一时糊涂,哪怕是志端再好,她东太后也不会说一个好字。主子不知可曾留意过东太后,她平日并不过问一些琐事,但只要她一开口,就总是和主子唱对台戏。”
这句话,提醒了西太后,西太后细细地一回想,果然不错。
上次西太后提议让戏班子排一出新戏,把崔莺莺和张生在后花园私会那场戏再编得生动些、更引人些。比如让演员演出时,互相拉着手,抚摸对方。本来小事一桩,可东太后执意说不好,说什么不堪入目的场景不能在宫内出现,结果弄得西太后很扫兴,连看戏的兴趣也没有了。
“小安子,你可真是旁观者清,若不是你时常提醒我,还不知我要吃多大的亏呢。”
西太后还真有点感激安德海,她要给点“颜色”让东太后瞧瞧。
“西太后的意志就是你东太后的意志!”
第三天,西太后强行拍板,定六额附景寿之子志端为荣寿大公主的未婚夫。东太后争不过她,也只好点头默认。恭亲王和他的福晋也认得妹妹的儿子志端,他们心里也和东太后的感觉一样,嫌志端身子骨单薄,将来难撑大业,可这夫妻二人敢怨不敢言,还要进宫谢恩。结果,西太后得意洋洋,毕竟她的意志强加给了东太后。而安德海则更高兴了,他,一个奴才竞借助西太后的势力,打击了小瞧小安子的人——东太后。这是安德海的胜利,是他的骄傲。
安德海再一次尝到了报复的甜头。
第五章 离间两宫专横跋扈 三、激怒王爷
堂堂王爷,怎堪小安子的污辱,一怒之下,变沂要杀小安子。righ
恭亲王携带福晋进宫谢恩,他们夫妻二人在西太后那里坐了一会儿,便到了坤宁宫,正巧他们的女儿——荣寿公主也在东太后这里。女儿一见爹娘来了,泪如雨下,抽泣得说不出一句话。
恭亲王夫妻见女儿如此难过,他们也忍不住落了泪。过了好一阵子,荣寿公主才勉强哽咽着喊了一声:
“阿玛、额娘。”
她又说不出话了。恭亲王一见这情景,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。按礼说,女孩儿择婿总有些害羞,羞答答的不肯开口,可今天女儿不是害羞,而是委屈,而且是极端的伤心。恭亲王见女儿悲痛欲绝的样子,他的心都碎了。
“别哭了,有什么话对阿玛说。”